回顾与展望—— 严玲璋

发布时间:2013-03-15浏览次数:3377

《园林》杂志从创刊至今出版了200期,这个令人兴奋的信息,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创刊初期的景象犹如发生在昨天,它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从我脑中闪过。

编辑部成立了   1984年,我任园林局副局长不久,分管科技教育工作;当时,园林形势比“文革”前好得多,但与其它行业比,在社会上的地位仍不高,“园林没什么技术”等说法,还大有人在。我与科技处及植物园的部分同事酝酿后,一致认为应该向社会开一扇园林科普之窗,办一份能覆盖园林系统内外科普刊物,取名《园林》,经向局领导班子提出后,立即得到同意,并决定成立编辑部,由我兼任主编,调时为植物园副主任的柏梁真同志来任副主编,还调来已在科技处工作,既懂业务,又会写作的梅慧敏同志,同时,聘请了两位已退休园林老法师刘师汉和胡中华同志,随后地点和经费也一一得到落实,接着就可行动了。

试刊诞生了  没有经验,先探路,定好发行对象,要求内容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通俗性和趣味性等,初定为双月刊。刘师汉和柏梁真一面要求编辑部成员从发刊词到稿件都带头写,又请局领导和老园林专家撰稿;柏梁真跑市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出版局,经过努力,最后得到了刊物公开出版号。这样,赶在建国35周年前出版了。我们在本市园林系统内外发行,还向当时参加中国园林学会的代表赠送试刊,不料探路有了意外收获,主持会议的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甘伟林看后,立即对我表态:“我们学会与你局合办,你们可向全国发行还可组稿。”试刊为刊物正式出版铺路奠基,圆满完成任务。

质量是灵魂   质量是关系到刊物能否生存的大事,最重要的是内容针对读者需要及园林行业特点有的放矢来组稿,并请行家里手撰稿,每期出版内容,如还要根据园林季节、时令而变化,得到了广大园林花卉爱好者的好评。另外,还要向园林行业读者组稿,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撰稿,这方面的读者常常对深度不满足,当时的措施是出专辑如与园林设计及园林植保等业务部门一起出了一些专辑。再有,对在全国有影响的重要活动如由学会和杂志共同举办由老局长程绪珂主持的“生态园林研讨班”,不仅有本市还有外地的众多同行参加,因此,组稿在杂志上发表还不能满足,又出了两集“生态园林论文集”。杂志社从收到稿子到出版,其间大量的工作都是围绕质量进行,如处理稿件,根据刊物宗旨或取舍,或做细致而又繁锁的修改工作,这是保证杂志生存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园林文化融入社会  《园林》是我们这支队伍通向社会的桥梁,通过开展园林文化活动争取领导关心、与相关的部门携手合作、邀请著名文学家和园林专家参加,广泛动员园林花卉爱好者参与。在我的记忆中有几次影响大的活动:上海市家庭养花大奖赛、1989年与《青年一代》、《艺术世界》合办的园林散文及园林摄影大赛,活动结束后,由杂志社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园林散文》集,与住宅系统合办了91住宅·园林艺术节,组织了“园林之春”诗与歌征稿活动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87年“中国十大名花”的评选活动,它不仅有全国绿化委员会参加,还有上海市政府领导、市委相关部门参加,还请了全国著名文学家园林学家参加,更可贵的是最广泛地发动了群众,最后选出了十大名花,杂志社与合作单位做了大量工作。活动结束后,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由陈俊愉教授领衔编著的《中国十大名花》一书。以上活动不仅对当时的精神文明建设做了贡献,更对以后的评选国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1年杂志通过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评选获得了“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的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来自不易的。各级领导对杂志的关心,是重要因素,特别要提的是倪天增副市长,他不仅参加创刊大会并讲话,还多次参加园林文化活动,甚至为杂志出的《生态园林论文集》写序;社会各界的合作精神也令我难忘,特别是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同志给予的帮助;但是最关键的是一支能够战斗的队伍,当时柏梁真主要对外,从申请出版号到争取领导及社会各界合作,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当然作为负责人,还要管稿源、发行等工作;刘师汉则是对内主要的负责人,他是一位经验丰富园林专家,工作认真负责、细致踏实。《园林》的质量靠他把关;梅慧敏从里到外都参加,也都能干,因此在行业中很有知名度;徐月珍有经验又负责,是办杂志的重要成员。我所讲的都是杂志9岁以前的事了,现在时过境迁,刘师汉与王传浩作古,胡中华进入耄耋之年,柏梁真与我早已是古稀老人。但是,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梅慧敏,王家骅,谢晓霞,江南是承上启下的骨干,现在,领导重视,新的力量不断充实,工作很有起色,2001年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双效优秀期刊”;2000年开始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2003年又改为全彩版,数量增加,发行量也上去了;杂志的质量有显著提高,如栏目有创新,如增添了“园林论坛”“生态文明”“园林摄影”“信息窗”及“世博会”等,内容更贴近时代和园林实际,并富有生活气息;文章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活泼,且图文并茂。

为使杂志办得更完善,提几点建议:

生态文明是主旋律。科普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方面。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杂志应结合园林行业的几个性:即自然性、科学性、社会性、群众性、文化性、艺术性等。这也是园林行业的主要规律,其中普及园林的自然性,是至关重要的。城市化的过程就是破坏自然的过程。人们常说:园林就是在城市里建设“第二自然”。这是对的,杂志不仅要普及建设第二自然,更要普及第一自然与人工再造第二自然二者关系,了解同与不同等知识;了解尊重自然的内容;保护遗留的自然因素的重要。总之,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观念上予以普及,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                                              

坚持科学性 科学性是杂志的灵魂。首先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准确;同时还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科普内容,这就要求经常关注科研成果及其应用情况。如《上海园林科技》2004年第1期中有一篇“47种园林植物保健型挥发性物质的测定”,可请有关的科研人员用通俗的语言写科普文章。又如应用航空遥感计算树木的三维绿量及如何应用航空遥感图防治病虫害等可请写过论文的科研人员也可请用过航拍图的区绿化局的技术人员写。与有关的科技部门及有关人员多沟通。

加强园林论坛  胡玎与王越写了很多好文章,特别在发表个人观点上,能畅开思想,非常可贵,希望扩大队伍;同时,建议多与学会沟通,报道一些不同的学术观点;包含来自园林爱好者的不同观点。这样,容易引起争论,激发思想火花,促进创新。

扩大作者队伍  一方面要巩固已有的作者队伍,经常与他们有联系,最好形成制度;另一方面请园林学科以外的专家、学者、有经验的人员撰稿。如可请生态学家、林学家、植物学家、环境心理学家、文学家等,可以增设栏目,使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可看性。

深入社会 深入群众 为使杂志工作做得更有的放矢,需要经常向读者了解情况,必要时要到社区了解群众的需要。前几年,就有群众对一位院士在报上发表了54种植物有毒的消息,十分紧张,要求我们有一个说法;我想类似这类问题,就应由科普杂志回答,经常与社会与群众沟通,杂志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提高队伍素质  这是办好杂志的关键,人员不在多而在于精。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敬业最重要,第二要开拓进取,第三要有团队精神,这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杂志社已是一个25岁的青年了,处于黄金时期,相信一定会以稳健的步伐走向光明的未来。

投稿须知

1.要求文字流畅条理清晰应结合生动、具体的事例或案例,不宜写成纯理论的专业文章或工作总结,不宜只罗列数字,不宜带有商业广告性质。

2.稿件篇幅3000~6000字,采用图文混排,图片(照片)5-10幅。图片(照片)要求原创,清晰度高,每张图片(照片)300 dpi以上(文件不小于2 MB),并附图片(照片)说明(请单独打包)。

3.投稿邮箱:Garden899@163.com,投稿成功后邮箱会有自动回复。

4.文章一旦刊发,即寄样刊。

5.咨询电话:021-54353667

  • *姓名
  • 地址
  • 邮编
  • *联系方式
  • 发票抬头
  • *纳税人识别号
  • *购买
    2024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一期

    一期

    二期

    三期

    四期

    五期

    六期

    七期

    八期

    九期

    十期

    十一期

    十二期

    一期

    一期

    二期

    三期

    四期

    五期

    六期

    七期

    八期

    九期

    十期

    十一期

    十二期

  • 金额

    单位:元

  • 点击查看订阅方式